為何投資人關注ESG?永續發展與農企業之關聯
ESG從何而來?
ESG這個名詞最早是由聯合國與國際金融組織在2004年的一份報告” Who Cares Wins”中所提出。後續在2006年聯合國籌組70位投資與環境專家,發表了責任投資原則,並呼籲機構投資者應將企業ESG 表現納入其決策中。而這種透過投資手段來讓世界更好的方式,可追溯至1980年代,一群美國學生為了抗議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所發起之社會運動,在這項社會運動中,特別對美國投資人進行倡議,要求投資人對與南非做生意之企業撤資,不透過維持社會不公義結構之南非企業來獲利。
ESG的E是指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S是社會責任(Social)、G則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代表的是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等方面的表現和責任,經常被投資人拿來評估企業是否能夠永續經營的指標。
ESG 和CSR、SDGs有什麼不一樣?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形成,最早是在1924年由美國學者Oliver Sheldon所提出,他把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者滿足產業內外各種人類需要的責任相結合,之後在1997年英國學者John Elkington又進一步提出三重底線理論,也就是要考慮財務、社會和環境三重底線:不但要擁有企業生存的財務實力、同時必須關注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CSR的浪潮並於2000年前後起持續推升至今。
CSR為企業主動承擔對社會與環境的責任,在經營過程中自主地去尊重與照顧各方利害關係人,像是企業發起淨灘活動、購買小農產品等;ESG則更像是從投資人的角度對企業評鑑的標準,透過綜合性的評估框架,檢視企業有哪些永續發展的實質表現,評鑑企業永續經營的能力,並可作為是否投資的評估。而在2015年由聯合國所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則是一種提供所有國家、企業、組織、甚至是個人自我監督永續發展所使用的目標框架,各國並可依據這些目標制定政策與行動計畫,推動全球永續發展;一般對SDGs的了解主要來自於常見的17項核心目標,這邊則想與大家分享2030永續發展議程中的4個主要內涵:
- 關注所有人(no one will be left behind):沒有種族、階級落差的世界,所有人都應該被考慮在內。
- 活出自己(Freedom):不論貧富、階級,所有人都應該有選擇的自由。
- 活的好(Well-being):所有人、社會各層面的人都可以活得很好。
- 超越世代(Generations):可以滿足當代需要,且不損及後代利益。
全球企業的ESG評比
標普全球股份有限公司S&P Global Inc.是美國一間提供金融資訊和統計數據的公司,其網站上公告了全球許多大企業的ESG分數,分數越高代表企業的ESG做得越好,也代表這些企業越重視產業供應鏈上合作夥伴的ESG成果,因此企業ESG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合作夥伴、客戶及投資人的投資意願。
農企業與ESG的關聯
ESG的意涵是把企業社會責任內化於事業裡,以企業自身的「專長」或「核心競爭力」為立基點,在企業本身能夠獲利存活的前提下,同時去做好的產品、對社會有貢獻的事,進而實踐社會責任。以農業來說,栽種過程中對土壤、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產出好的農產品、使用可被環境微生物分解的資材等,就是對社會的一種正向產出,而農企業可透過ESG所揭露相對應的主題項目,讓利害關係人(產業鏈上下游、投資人等)看見農企業如何實踐ESG,使產業有長期正向的循環。下一篇我們將進一步帶大家了解與農業相關的永續報告書準則,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