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驅動的智慧農業突破—用積溫精準預測愛文芒果採收期
在農業生產中,產期預測不準一直是農民與業者的痛點,不僅影響農產品產量與品質,也讓農民難以取得市場議價主導權。凌聚農業攜手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歷經三年試驗,以高經濟價值的愛文芒果為目標,透過「累積溫度」(積溫)模式,成功建立了愛文芒果從開花至成熟的預測模型,並於臺灣園藝學會發表研究成果。本文將分享研究過程、數據驗證的挑戰與突破,並探討如何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幫助農友更準確掌握最佳採收時機。
資料科學讓農業管理更智慧
智慧農業不應止步於數據記錄,更應具備學習與預測能力,提供更高效的決策支持。經研究發現,「溫度」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全球農業界普遍認同「積溫」為預測作物產期的最佳方法之一。為建立本土實證案例,凌聚農業與農改場專家合作,以臺灣第三大高產值果樹——愛文芒果為研究對象,透過多年度數據收集與驗證,最終於2023年確認:「愛文芒果自始花至果實完熟的時間與積溫高度相關」,並在臺灣園藝學會發表海報論文。

愛文芒果的經濟價值與試驗背景
- 實驗區間:2020-2023年。
- 實驗地點: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內試驗園區。
- 實驗作物:愛文芒果。(芒果在臺灣的果品類產值僅次於檳榔與鳳梨,而愛文芒果更是主要品種,全台種植面積超過7,800公頃。)
歷時三年克服挑戰,嚴謹的數據應證,逐步優化預測模型
由於國內過去缺乏相關研究,我們無法參考既有數據,只能透過長期數據的收集與交叉驗證來提升可靠性。透過第一年的分析結果驗證第二、三年度的採收期預測,發現結果趨勢一致,確立了積溫與採收期的關係。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面臨了諸多挑戰,並逐步找出解決方案:
- 果實易落問題:透過擴大樣品數量,確保獲取足夠的果實數據,以減少偏差。
- 氣象數據缺漏:採用每小時氣溫記錄,並設法補足缺漏值,確保積溫計算準確。
- 數據規律性分析:透過長期觀察芒果生長與氣溫的關聯性,建立多種計算模型,尋找最佳預測公式。
在三年的研究期間,我們透過農研單位的合作,收集並分析了來自上千個標識枝條的數據,最終篩選出超過300個有效果實數據,累積近萬筆資料。透過跨年度比對與驗算,最終建立了可靠的預測模型。

貼近農民需求,讓研究更務實
芒果樹(植株)全年的生育期大致可分為抽梢期、抽穗期、花穗生長開花期、著果期、果實發育期及果實成熟期等6個時期。為使得研究成果能符合農民的實務操作,因此在數據收集中納入以下關鍵因素:
- 摘花處理:為因應調節產期的需求,部分農民會對果樹進行摘花處理,因此須納入影響變數。
- 成熟期判定:內銷市場偏好在欉紅果實,而外銷市場則要求90%綠熟果實,因此研究必須涵蓋這兩種採收標準。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否進行摘花處理,愛文芒果的採收高峰期與積溫高度相關,因而確定「積溫預測採收期的可行性」。
採收標準 | 採收高峰積溫(°C) | 2023年乾旱影響後(°C) |
90% 綠熟果 | 1410 | 1586 |
在欉紅果 | 1950 | 1924 |
2023年數據顯示,由於乾旱影響,90%綠熟期的積溫延後至1586度才達採收標準,顯示水分供應對芒果生長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然而,在欉紅果實的高峰期仍與預測結果相符,積溫約 1924度,顯示積溫模型在氣候變異下仍具預測價值。
展望未來:數位工具助力智慧農業
研究過程涉及大量數據分析,透過「智耕雲-智慧田間生產管理」數位工具的整合,未來農民只需在巡田時,於系統中記錄「始花日期」及「在欉紅日」,即可建立個人化的芒果採收預測模型,輕鬆掌握最佳採收時機。
氣候變遷對全球的影響日益加劇,這正是智慧農業發揮作用的最佳時機。本次積溫模型成功應用於愛文芒果的採收期預測,為智慧農業帶來新突破。未來,我們除了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各年度的愛文芒果採收高峰期,不斷驗證、優化、並提升積溫模型準確度,更期待研究不同作物的積溫模式,並推動數據應用於農業生產管理,為農民帶來更精準的決策工具,提升農業產業的競爭力與永續發展可能性!
- 欲了解更多關於 「智耕雲-智慧田間生產管理」>>